春秋
《春秋》本是记事史书的通称,但流传下来的只有鲁国的《春秋》。其编者一般认为是孔子,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西狩获麟,于是孔子有感于自己的主张不行于天下,于是取鲁国《春秋》进行加工编撰。[11]全书纪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共242年。后人因此称东周前期为春秋时期。其书用鲁国纪元兼记各诸侯国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记事的目的是提倡道义和“礼”。而春秋本身的文字极为精简,所以后世流传有《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三传来解释原文。
目录
- 第1讲《春秋》之为通名与专名
- 第2讲孔子与《春秋》
- 第3讲作为史书之《春秋》
- 第4讲作为经书之《春秋》
- 第5讲《春秋》之名义
- 第6讲所谓《春秋》的“传”
- 第7讲《春秋》三传的行世及作者
- 第8讲《春秋》三传的特色(上)
- 第9讲《春秋》三传的特色(中)
- 第10讲《春秋》三传的特色(下),
- 第11讲《春秋》开筒之《左传》解读
- 第12讲《春秋》开筒之《谷粱传》解读
- 第13讲《春秋》开筒之《公羊传》解读(上)
- 第14讲《春秋》开筒之《公羊传》解读(下)
- 第15讲齐桓公称霸前的历史背景
- 第16讲齐桓公之安鲁、救邢、存卫,
- 第17讲齐桓之服楚
- 第18讲齐桓之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 第19讲齐桓公霸业的历史意义,
- 第20讲《春秋》三世的划分
- 第21讲三世异辞的史法原则与情感原则
- 第22讲三世异辞的史法原则
- 第23讲三世异辞的法治原则
- 第24讲通三统的理论依据
- 第25讲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
- 第26讲王鲁
- 第27讲《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第28讲《公羊传》与《谷梁传》:内诸夏而外夷狄
- 第29讲《公羊传》与《谷梁传》:夷夏进退(上)
- 第30讲《公羊传》与《谷梁传》:夷夏进退()
- 第31讲《左传》举要:隐公元年
- 第32讲《左传》举要:隐公五年
- 第33讲《左传》举要:宣公四年
- 第34讲《公羊传》举要:庄公四年
- 第35讲《公羊传》举要:隐公四年
- 第36讲《谷粱传》举要

复旦大学郭晓东《春秋导读》
小程序用户请点这里
郑重声明:知识本无价整理有成本,务必注册会员登录后才可见百度网盘资源链接,如不能下载请联系我们。 本站大多数资料来自互联网收集或用户分享,仅供参考学习不提供答疑解惑服务,本站原创文章或音视频会专门标注。 我们仅做更多人都能学进去的资源,资源在精而不在多,每份资料均经过整理编排,本站绝非互联网上的堆砌资源站。 以上内容由网站用户发布,请用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本站不拥有此类资料的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本站不探讨所谓学术真假的问题,部分玄学、医学、武术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不当操作产生的后果自负。 因不可抗力原因部分资源无法直接分享,无奈之举只能以普通会员赞助成永久会员的方式来提取全站资源,敬请理解。 本站资源持续更新中,永久会员可无限制下载,一次赞助终身学习,千万元价值资料免费自学。 部分内容来自于中国民间所传承的民俗文化,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