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高-诗词格律与写作视频讲座全集插图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

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近体诗的格律

二、词的格律

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

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平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近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平仄,按照平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后人为了便于填词,依照古代名作排比归纳,编辑成工具书,叫作词谱。常用的词谱类书籍有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王奕清编的《钦定词谱》等。比较实用的是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梅祖麟、梅维恒两位教授在《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498-509页有详细的论述。

近体诗产生以前,古体诗的写法比较自由,除了要求押韵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要求。但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在写法上就要刻意避免近体诗的句法,这也可以说是古体诗的格律了。

目录

  1. 课时1韵、韵脚、韵书、押韵
  2. 课时2四声、入声辨别
  3. 课时3平仄、 律句、 准律句、粘对
  4. 课时4孤平、拗救
  5. 课时5对仗
  6. 课时6工对、宽对、流水对、扇面对
  7. 课时7邻对、正反对
  8. 课时8句中对、借对
  9. 课时9春联、婚联
  10. 课时10勉志联、寿联
  11. 课时11对联修辞、合学
  12. 课时12挽联及其他
  13. 课时13五绝(上)
  14. 课时14五绝(下)
  15. 课时15七绝
  16. 课时16五律(上)
  17. 课时17五律(下)
  18. 课时18七律(上)
王步高-诗词格律与写作视频讲座全集插图1
东南大学王步高《诗词格律与写作》
小程序用户请点这里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